冰酒的品牌突围

   2023-06-30 1710
核心提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的心声从侧面表达了目前冰酒的处境。目前的冰酒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冰酒本是葡萄酒中的精品,但由于消费者的认知还不够,导致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品牌力弱,导致真正喝冰酒的消费者也不一定选你。做干红难,做冰酒更难。生产冰酒的企业很难依靠冰酒生存,但企业终归要发展下去。我
最新特产白酒黄酒米酒行业资讯《冰酒的品牌突围》是酒商网93wang.cn整理发布,了解更多白酒知识,酒文化,酒行业资讯请关注酒商网93wang.cn。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的心声从侧面表达了目前冰酒的处境。目前的冰酒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冰酒本是葡萄酒中的精品,但由于消费者的认知还不够,导致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品牌力弱,导致真正喝冰酒的消费者也不一定选你。做干红难,做冰酒更难。生产冰酒的企业很难依靠冰酒生存,但企业终归要发展下去。我们的冰酒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以成功突围呢?
冰酒的尴尬现状
    国内冰酒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原装进口以传统工艺酿造的正宗冰酒,主要来自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二是非原装进口的冰酒,或是从冰酒生产国进口原料,在国内稀释后灌装的冰酒产品,或是通过人工冷冻葡萄,甚至是冷冻葡萄汁,用萃取浓缩汁液的办法来制造冰酒;三是我国企业推出的品牌,比如祁连冰酒、通化雅仕樽冰酒、莫高冰酒、张裕的黄金冰谷、亚洲红的太阳谷等。目前,三类冰酒都面临着市场的尴尬。
产品认知率低
    在国内,消费者对冰酒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有人认为冰酒是葡萄酒冰冻后的形态,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冰酒的市场销量。虽然有少部分消费者对冰酒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知道冰酒到底怎么个好法,价值体现在哪里?特别是消费冰酒对他们自身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如果只是因为稀有,那么消费冰酒就没有多么与众不同、多么令人艳羡。
产业集聚效应弱
    相比之下冰酒品牌数量很少,而且真正切入市场的时间也都不长。亚洲红的太阳谷冰酒在2004年左右才开始投放市场;张裕的黄金冰谷在2006年左右才开始上市;而祁连真正开始做市场是在2003年左右。通化的雅仕樽和莫高冰酒基本也是在2002年左右才开始进行市场推动。而生产企业少,也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加上推广时间短,这种“孤军奋战、曲高和寡”的形态不利于市场的快速发展。
政策难以落地
    总体来说,国内冰酒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市场更多地局限于家门口,例如莫高虽然经营了很多年,但主要市场还在甘肃省内。而冰酒的消费群体又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运作市场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采用的代理商政策,往往也因为无法给予更大的支持而得不到代理商的大力推动。代理商多是以“利润”为导向,所以很少有代理商愿意真正推动,都是把冰酒当作一种补充。
品牌形象落后
    冰酒是一个特殊商品,可以划归到“品”的范畴。
    品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不是花了大钱就能提高品位的。从诞生之日起,其营销方式就注定与众不同。首先,品的价值无法用一般商品的价值衡量标准来评价;其次是目标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你不能奢望在大街上向消费者进行调研,询问他是否喝冰酒;第三,营销方式的特殊性。简单、粗暴的密集式广告投放绝不可能打造一个品品牌,品品牌里也绝没有暴发户。在这样的前提下,品牌的形象塑造显得尤其重要,甚至比产品自身还重要。白酒中的水井坊从产品自身看并不是较好的, 

以上就是酒商网93wang.cn整理最新关于《冰酒的品牌突围》的全部内容,酒商网每日更新白酒知识,洋酒文化,葡萄酒红酒产区知识以及酒水加盟招商信息。

酒商网(93wang.cn)专业分享黄酒类的百科知识,特产酒,米酒知识等。如:黄酒的作用和功效,古越龙山、绍兴黄酒是什么酒、石库门黄酒、女儿红是什么酒?会稽山、即墨老酒、沙洲优黄、塔牌黄酒、金枫酒业、乌毡帽黄酒、黄酒的作用和功效、黄雕酒是黄酒吗等资讯。

北京的冰酒

连续不断地在各种场合举行聚会,邀请“都市白骨精”品鉴,并运用流媒体技术和3g无线应用技术,将现场实况推送给互连网和手机用户……麒鹿冰酒用来自北纬41度的奢华和超现代营销方式,叩开了北京的大门。 冰酒在德国、法国、加拿大都有生产,但产量极少,因为原料奇缺。生产冰酒的原料冰葡萄只在北纬41-42度线上少数地区具备生长条件,

来源链接:www.93wang.cn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绍兴黄酒:质量保持稳定态势

18日下午,记者从绍兴市黄酒产品质量提升发展研讨会上获悉,我市黄酒质量继续保持稳定的良好态势。副市长徐明光出席会议。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黄酒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今年1至8月,全市黄酒产量为222924千升,产值达到18.22亿元。我市黄酒产品质量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2008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