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南部的土壤、气候很适宜葡萄生长,的问题就是当地十分干旱、缺少灌溉水。南澳大利亚州麦拉伦谷的葡萄种植者奇思妙想,利用废水灌溉葡萄园,成功克服这一困难,而且生产出的葡萄酒品质纯良,获得世界品酒师的赞许。
麦拉伦谷查珀尔希尔葡萄酒厂酿酒师迈克尔•弗拉戈斯说,10年前,当地葡萄种植者决定将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排出的废水引入当地,加以处理后作为葡萄园的灌溉水。
弗拉戈斯说:“5年前,人们对废水灌溉还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只有这样做才能种出葡萄。”
2007年11月,弗拉戈斯在英国伦敦举办的葡萄酒与烈酒大赛上赢得年度世界较佳酿酒师称号,证明了废水灌溉不会影响麦拉伦谷葡萄酒的品质。
大赛评委点评时除称赞弗拉戈斯酿造的葡萄酒“质地优良、口感强烈、果味浓郁、无半点瑕疵”,还对查珀尔希尔葡萄酒厂有效利用废水的做法给予赞许。
弗拉戈斯认为,葡萄酒厂必须有效利用水资源,“但是我们绝不想把含有大量有害矿质元素的水用来浇灌我们的葡萄藤。”
麦拉伦谷葡萄酒旅游协会葡萄栽培官员埃米•理查兹说:“采用废水灌溉后,我们对土壤和葡萄进行反复检测,没有查出任何有害成分。”
麦拉伦谷地区40%的葡萄园使用废水灌溉。理查兹表示,这些水虽不能饮用,但灌溉葡萄和其它一些农作物。
理查兹说:“南澳大利亚十分干旱,人们意识到,必须使用饮用水以外的其它水源灌溉葡萄藤,于是我们想到了回收废水。”麦拉伦谷地区还将进一步推广废水灌溉。
麦拉伦谷地区非常适宜葡萄生长,据弗拉戈斯介绍,尽管当地土壤类型复杂,但海洋性气候对葡萄生长十分有利。夏季,当地气温可达摄氏35度以上,但是从海洋吹来的凉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酷暑和暴晒。
“有人说,这里的条件与盛产葡萄酒的法国波尔多有些相似,”弗拉戈斯说,“气候确实相似,但土质不同。”
气候干旱对葡萄种植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弗拉戈斯说:“我们这里夏季没什么降雨,没有霜冻,也不潮湿,这些不利于葡萄生长的因素都没有。”
即便使用废水灌溉,冬季降水还必须十分充足,才能保证葡萄长势良好。2006年冬季,麦拉伦谷地区降水不足,葡萄收成只有往年的30%,也影响到当年的葡萄酒生产。
今年,当地葡萄有望丰收,葡萄酒的市场需求也很旺盛。弗拉戈斯希望自己能酿造出品质更佳、更能体现当地独特风格的葡萄酒
洛朗蓬索本来是勃艮第葡萄酒的酿酒师,去年四月份蓬索得知美洲较大的葡萄酒拍卖行Acker Merrall & Condit正在拍卖他生产的107瓶名贵的葡萄酒,而在核对了相关的拍卖会信息之后,蓬索觉得有些不对劲。
“那次拍卖会出现了1945年的圣丹尼,但实际上我们在1982年才开始生产圣丹尼。后来我核对了当天拍卖的其他酒,发现可能有一般是冒牌酒”。
这次奇遇的发现使洛朗蓬索暂时放弃了酿酒师的工作,改行当起了业余侦探,开始聊调查冒牌红酒市场。在目前的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法国名葡萄酒都出现了冒牌产品。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冒牌,蓬索决定采用3D防伪技术。
这套3D防伪技术是法国一家电子公司发明的,每个防伪标签都包括一个独占鳌头的气泡图案和一个序列号,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核对序列号和气泡图案是否一致,该防伪标签的售价为0.20到1欧元。法国已有28个葡萄酒产区引进了这项防伪技术。
以上就是酒商网93wang.cn整理最新关于《利用废水灌溉葡萄园》的全部内容,酒商网每日更新白酒知识,洋酒文化,葡萄酒红酒产区知识以及酒水加盟招商信息。
酒商网(93wang.cn)提供红酒(葡萄酒)类的红酒百科知识,如:葡萄酒的制作方法 自酿、波尔多葡萄酒好喝吗?红酒的正确喝法该这么喝?红酒有保质期吗?张裕解百纳和干红什么区别?红酒排行榜前十名都有哪些?葡萄酒的保质期一般是多少年?红酒怎么开瓶塞?、拉菲红酒产地是哪里?干红和葡萄酒的区别是什么?长城干红葡萄酒好还是张裕干红好?罗曼尼康帝红酒什么价格?喝红酒的好处和坏处都有哪些?红酒打开多久就不能喝了?奔富红酒一般多少价格?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哪种好喝?香槟酒属于什么酒?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有什么不同等百科知识。
法国3D防伪技术
洛朗蓬索本来是勃艮第葡萄酒的酿酒师,去年四月份蓬索得知美洲较大的葡萄酒拍卖行ackermerrall&condit正在拍卖他生产的107瓶名贵的葡萄酒,而在核对了相关的拍卖会信息之后,蓬索觉得有些不对劲。 “那次拍卖会出现了1945年的圣丹尼,但实际上我们在1982年才开始生产圣丹尼。后来我核对了当天拍卖的其
来源链接:www.93wang.cn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酒柜与冰箱的差异
保存葡萄酒的较佳环境是恒温、恒湿、避光避震、通风、无异味,葡萄酒要卧放在稳定的酒架上,让瓶塞与酒接触,维持瓶塞的湿润和密封性。很多人选择用冰箱来储存葡萄酒,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选择一款合适的酒柜。 酒柜与冰箱有很大的差异: (一)恒定温度的性:葡萄酒较佳的保存温度应该是13℃左右,曾经有学者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