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绍兴酒进入了发展的阶段,唐朝的诗人如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不是绍兴人,就是在绍兴当过官,他们都和绍兴酒结下不解之缘,名人的推崇爱戴,更带动了绍兴酒在文人雅士之间的流传,更提升了绍兴酒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
宋政策刺激酒业发展
到了宋朝,因为连年征战,需要更多经费来应付军事支出,因此为了增加税收,朝廷方面便鼓励酿酒,这个政策让黄酒的产量大增,但产能提高还要有人买才行,因此还要设法提高酒的销售量,较后连烟花女子也被派上用场,用以引诱民众买酒。在的鼓励与提倡下,原本已有深厚基础的绍兴酿酒事业自然是更加发达,据「文献通考」所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天下诸州酒课岁额,越州(即今绍兴)列在十万贯以上的等级,较附近各州高出一倍,可知绍兴在当时已是十分的酒乡了。
明中期以后,惊人的社会生产力让绍兴的酿酒业登上了新的高峰,较明显的例子是大酿坊的陆续出现,绍兴县东浦镇的孝贞酒坊、湖塘乡的叶万源、田德润等酒坊,都在这时期建立的,当时的酒坊资金雄厚,有宽大的作场,又有集中的技术力量,甚至已有负责行销的业务人员,这些业务人员称为「水客」。在原料的采购上也步入商业化的阶段,为了应付大产量,绍兴的酒坊也不得不透过水路,向苏南丹阳、无锡等产粮区大批收购糯米作为原料,以扩大生产。因而无论从生产规模、产能以及经营方法等方面,都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家酿或零星小作坊所望尘莫及,明代的绍兴酿酒业,可以说正式步入了商业化的时代。
清绍兴已行销我国
到了清朝初期,绍兴酒的行销范围已经遍及我国各地,各大酿坊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在成立,现在在上海被评为较受欢迎的王宝和老酒,就是在干隆九年时设坊开始酿造,这个时期开设的酿坊,很多到现在还是很活跃。
因为酿坊越来越多,于是产生产能增加,销路不断扩大的情况,绍兴黄酒的市场开始出现混乱,名称之多让人无所适从,为了改善此一现象,各大酿坊开始协商,绍兴黄酒的品项、规格和包装开始出现有系统化的统一,这时候的绍兴黄酒品项,基本上统一成「状元红」、「加饭酒」、「善酿酒」三类。而包装名称也因销售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称呼,销北方的,一般称为「京装」,销南方的称为「建装」或「广装」,为了扩大和便利销售,有些酿坊还在外地开设酒店、酒馆或酒庄,经营零售批发业务。如章东明酿坊就在天津侯家庄开设「金城明记」酒庄,专营北方批发业务,并专门供应北京同仁堂制药用酒。年销近万坛以上。
自清末至民初时期,绍兴酒声誉便远播中外,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谦豫萃、沉永和酿制的绍兴酒便获得头牌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绍兴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荣获头牌奖;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沉永和酒坊的绍兴酒再夺一金;1936年的浙赣特产展览会上,绍兴酒又获头牌奖。多次获奖,使的绍兴酒身价百倍,备受青睐,产能和销售量更直线上升。
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它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
责任编辑:好酒招商网http://www.9998.tv 小冯 2010-3-5 14:21
本文来源于慧聪食品工业网
以上就是酒商网93wang.cn整理最新关于《中华酒史趣谈之一:黄酒(二)》的全部内容,酒商网每日更新白酒知识,洋酒文化,葡萄酒红酒产区知识以及酒水加盟招商信息。
中华酒史趣谈之一:黄酒(三)
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前列”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在酒中独领风骚。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绍兴之所以能酿出好酒,与鉴湖水有关,“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惠泉酒
酒商网(93wang.cn)专业分享黄酒类的百科知识,特产酒,米酒知识等。如:黄酒的作用和功效,古越龙山、绍兴黄酒是什么酒、石库门黄酒、女儿红是什么酒?会稽山、即墨老酒、沙洲优黄、塔牌黄酒、金枫酒业、乌毡帽黄酒、黄酒的作用和功效、黄雕酒是黄酒吗等资讯。
来源链接:www.93wang.cn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中华酒史趣谈之一:黄酒(四)
还有一些酒名,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江南一带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态的酒外,还有半固态的“酒酿”。这些称呼都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确知道黄酒的类型,还得依据现代黄酒的分类方法。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