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桌上,有人常说:“不会喝酒”。这话说得有点语病,本意是想说:“我不能喝酒。”喝,只是一种简单的吞咽动作,就像喝水一样,只要倒入口中,咽下去就是了。能喝与不能喝,是量的问题,能喝不等于会喝。会喝与不会喝,其中却存有很大的学问。
从广义上讲,世界上会喝酒的并不多,有人很能喝酒,但逢酒必醉,酒后无态,行为莽撞,言语可憎。有人不能喝酒,但不论任何场合,千杯不醉,举止大方,应对潇洒。至于原因何在,各人自有各人的奥妙。一个人能喝与不能喝,是天然生就的,身体素质问题。因此奉劝酒量小的人切不可与酒量大的人斗气。会喝与不会喝,是后天养成的,是个人学识和修养问题。古时有本书,名叫“乾 子”,说古时有二个酒量大的人,“巨然八斗,伯仁一石”。在《商芸小说》中说东汉末年有个郑玄在徐州,欲回北海,袁绍为其饯行,欲将郑玄灌醉,暗令宴会上三百余人轮流向郑玄敬礼,自旦至暮,郑玄饮酒三百余杯,毫无醉意。在冯梦龙编撰的太平广记中,说唐代裴均镇守襄州,有个侄儿裴宏泰,为郑滑馆驿巡官,有一次州里举行宴会,斐均的手下忘记通知斐宏泰,宴会开始后,斐均见裴宏泰未到,令人去催请,裴宏泰急忙赶到,裴均不悦,宴会快结束时问宏泰道:“你为何来的这么晚,对我太不尊敬了。”裴宏泰道:“因没有接到通知,才来晚了,甘愿受罚,请叔父原谅。不过有个条件,请将桌上银器,尽皆斟满,我全部饮干,就将酒器赐与我!不知可否?”座上宾客尽皆为其鼓掌,壮其言行,裴均当时立即同意。裴宏泰按酒器的大小顺序,逐一饮干,就将酒器藏于怀中,不一会,怀中酒器已满,桌上仍有一大银海,弦泰双手捧而饮之,饮罢,令仆人将银海伏地,踏扁,卷抱而出。午后宴罢,裴均担心侄儿饮酒过量,命人前往探望,见宏泰正坐在堂上,召匠人称量银器,所得计有二百余两。
古人的酒量如此之大,是否因为身材特别高大?在古旧小说中,常称某人身高丈二,为此必须做些考证。
春秋战国之前,各诸候国度量均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度量衡,但秦时尺比战国时大,比现代尺小。历史学家范文澜在《通史简编》中说:秦时的尺约等于现代尺的七寸二分,战国时的尺约等于现代尺的6寸4分。扣除夸张的成份,身高丈二也不过与姚明相仿佛,身长八尺也就更不奇怪。古时的量具采用升、斗、斛、石。斤与两的重量概念首先出现在以金、银充当流通货币之时,斤、两首先是货币单位。直到解放前,农村计量粮食仍然采用升和斗。水浒传中鲁智深曾说:“先取二角酒来。”古时一角为四升,二角为八升。据范文澜说,古时的升约等现代的五分之一。解放前的一斗约为五十余斤,折算起来,二角酒约为八斤。宋时只有米酒、黄酒,酒的度数如现代啤酒,好汉武松景阳岗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酒,折算起来,约等于一箱啤酒。假如武松喝的是现代500白酒,不用十八碗,也早就醉死在景阳岗上,世上会因此少了一个打虎的英雄。
什么是“老白干香型”?
老白干香型酒的创型工作始于1989年,有26个厂家参加了 “老白干香型白酒”创型协作组,各协作组成员就“老白干香型白酒”的发展方向、科技进步、工艺特点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的探讨和科研攻关。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对老白干酒的生产工艺、大曲分离、微量成份的剖析等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2001年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
在现代人中,也有一些特别能喝酒的人,据一份小报载:2002年某单位主办一次晚会之后,邀请晚会演职人员赴宴,女主持人、演员丁建华共喝了11杯茅台酒、11杯啤酒、8杯黄酒、8杯干红。作家乔榛在旁大为吃惊,称扬丁建华“举杯轻,入口深,眉头展,一口闷。”并称丁建华为11、11、8、8。据说某林业局也曾有二个特别能喝酒的人,50年代森调队有个上官吉刚,一次喝5斤白酒毫无醉意,60年代白酒凭票供应,森铁处有个司机李某,一年白酒攒在一起只够过年时喝一次,三、五斤白酒刚觉得心头热乎。
以上就是酒商网93wang.cn整理最新关于《酒量存在大小的原因是什么?》的全部内容,酒商网每日更新白酒知识,洋酒文化,葡萄酒红酒产区知识以及酒水加盟招商信息。
来源链接:www.93wang.cn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酒店可以自带酒水吗
酒店可以自带酒水吗禁止自带酒水“其实包含的意思,是要喝酒就得在该酒店消费酒水或者收你开瓶费。根据合同法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